配资炒股的注意事项
编者按
以主流价值为光,解读“济南故事”,解码C位新闻。济南日报·爱济南推出“追光”栏目,发挥新型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创新性,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紧要处、关键处、动人处,推出一批“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全媒体作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与豪迈”与您一起阔步前行。
1年内投产达效。
核心团队人员从9人拓展到41人。
突破技术壁垒,通过国家认证。
参与两项国家标准制定。
已收到来自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意向。
年营业额达到2亿元。
一组数据,仅仅是山东电工电气集团高新液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电工液储”)的“起点”,身为全国首家专注于全钒液流电池研发生产的央企,开局即展现出央企“国家队”不俗的实力。
技术突破、攻克壁垒,行业领先,标准制定……这些成绩如何取得?我们一起拆解这一“新”公司的发展逻辑,拿到济南本土新能源装备产业振兴“密钥”。
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
2024年的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山东将“抓实抓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2024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板块,山东电工电气全钒液流电池等重点项目在新能源装备产业扩量提质中占有一席之地。紧随政策脚步,山东电工液储成立之初,就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全钒液流储能核心关键材料的研发方面持续发力。
2023年底注册成立,2024年完成3个液流电池项目的建设,装机总容量达到42兆瓦时,2025年年初,自主研发的500kW产品顺利通过CNAS认证……公司步步为营,层层递进。
全钒液流电池区别于锂离子电池,它具有无污染,可持续循环使用,安全可靠的特点,是清洁能源的全新领域。“其中关键技术突破点,就是提升电池转换效率,传统产品转换率在65%左右,远低于锂离子电池85%的效率水平。”。山东电工液储技术总监王鑫说,这一点如何突破?整个团队陷入长时间、焦灼的研发阶段。
如何破题?不如“见贤思齐”,困于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团队,从锂电池中找到“灵感”。借鉴锂离子电池的先进控制经验,将其融入液流电池系统,深入挖掘优化,建立了基于温度、荷电状态和运行功率等多参数协同的精细化流量控制策略。与供应商深度合作,开发定制化的专用材料。“没想到,诸多创新举措,让我们产品综合转换效率提升至72.9%,当前,公司已成功研发出500kW和750kW两款堆叠式全钒液流电池产品。其中,500kW产品于今年年初顺利通过,并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会上,被专家组一致评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技术“跟跑”到“山东名片”
技术前进一小步,产业发展一大步。CNAS认证,即是专业认可,也是项目推进的“敲门砖”。“借助技术降本及方案优化,公司连续拿下了青海大柴旦全钒液流电池等三大项目,当时工期短,任务重,为把产品质量做到万无一失,我们在场内连续做了40余次循环测试,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期交付。”王鑫介绍,“现在想起来,从公司初创到现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技术突破和项目投产达效,其中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无污染、可循环、安全稳定的全钒液流电池,其使用场景可扩展到海岛、戈壁滩等电网不稳定的区域,可并与电网并网,也可用于补充家庭稳定用电。“当前,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主动联系了我们,我们也在积极整合资源,通过技术输出,当地生产,私人订制适合海外市场的全钒液流电池新产品”。王鑫说,国际市场抛来“橄榄枝”,产品出海指日可待,全钒液流电池及储能系统,打出名气,收获好评,日渐成长为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山东名片”。
从“吸引人才”到“团队孵化”
核心团队从9人拓展到41人总共分几步?
王鑫带领的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团队,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完成了团队人才裂变。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矢志不渝不断加强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与全国顶级院校的深入融合。
公司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化物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长三角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而来自于这些高校的优秀人才,在全钒液流电池新品研发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团队创新创业潜能,完成了从实验室到车间,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产能的完美转化。
肩扛“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勇当“排头兵”,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扎根济南新能源装备发展热土上,一支年轻的队伍,正与城市共成长。
配资炒股的注意事项
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